1894年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,中国船队遭到惨败。为重振海军雄风,清政府决定向海外购买战舰,并聘请英国维克斯造船厂建造,最终于1881年购入了一批英国式的钢铁裂帆船。其中,一艘名为“中山”的舰只长125英尺,宽32英尺,排水量为2600吨,满载排水量达到了3167吨,主火炮装备着120毫米钢炮,是当时亚洲最先进的军舰之一。
但是,在清朝政府军阀混战的年代,“中山”舰被一些将领看做是威慑对手的手段。1894年下半年,这艘舰只因编制等原因被命名为“定远”舰,并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。次年2月17号,定远舰遭遇日军甲午海战时在威海卫与日本海军交火,英勇猛烈的抵抗了日军舰队4个小时,最终牺牲于海战中。然而,这场战斗并不符合中日两国的外交势力争夺,仅具有抵抗侵略的意义。赵尔丰、刘步蟾等人对中山舰事件进行深刻反思,为中国独立自主军事发展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