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范文文集 > 桃花源记通假字:原来桃花源的故事还有这样的内幕!

桃花源记通假字:原来桃花源的故事还有这样的内幕!

来源:纯翰范文网

桃花源记,通假字作“桃花源記”,是唐代文学巨匠陶渊明创作的一篇童话式散文。这篇作品讲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故事,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之一。说的是东晋末年,有一个叫做陶渊明的人,在逃亡中偶然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,里面的人们过着自在、幸福的生活。陶渊明决定留在这里,永远不回去了。

说到“通假字”,指的是同音但不同义的字。通假字为古代人因讳莫如深而采取的避讳手法,当时由于忌讳等原因,不少字不能直接使用。因此,人们便用其他字代替针对词音和词义需要进行转换,从而产生了一些的“通假字”。这种情况在桃花源记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

首先是“桃花源”。桃花源在记载中所出现的字是“源”字,然而在别的拓本或描金本中,桃花源的“源”字却被替换成了“偐”字。这个汉字并没有什么实际符号含义,全凭着与原本的“源”字相似的音,以及随时便可联想到的白鹿的形态,就被广泛地使用了。

桃花源人的乐器——竹枝词原文作“笛吹山歌”,在蒋捷移植后便成了著名的“桃花词”。而在这篇桃花源记中,这个词的原意是吹山歌的乐器。但脚注中则解释道:“当作鼓吹乐,合成语义。”可见“撒野”乃是应用通假字手法后的产物。最后,后人将此篇故事取名为《桃花源记》,全篇无一处字迹中出现“记”字,这也是一种通假。

可见,桃花源记中的“通假字”究竟是误用还是经典之处,或许就只有历史的岁月能够作出定论了。

相关信息